养殖鱼类产品是目前人类获取DH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的主要食物来源。由于鱼体脂肪酸组成具有高度可塑性,普遍认为“鱼体脂肪酸组成大体反映了饲料脂肪酸组成”。然而,这一粗略概念化的描述不能准确和全面地反映饲料脂肪酸和鱼体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徐后国研究员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艾庆辉教授合作,在290篇涉及养殖鱼类饲料和鱼体脂肪酸组成文献基础上构建了“饲料-鱼体”脂肪酸组成关系数据库。通过构建系列模型,定量描述了鱼体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各脂肪酸对饲料和组织脂肪酸组成差异的贡献度,定量评估了鱼体初重、营养级、投喂周期、饲料脂肪水平、养殖过程盐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对相关参数的影响。系列结果以定量化方式精准、系统的阐述了“饲料-鱼体”脂肪酸组成关系在不同脂肪酸、不同组织、不同脂质类型及不同养殖鱼类间的差异,揭示和发现了鱼类脂肪酸沉积过程中诸多新的特征和规律。相关成果在脂类研究国际顶级期刊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 杂志(影响因子15.083,年发文量25篇)发表。
论文题目: Are fish what they eat? A fatty acid’s perspective.
发表时间:2020年09月30日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lipres.2020.1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