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响应不同脂肪源的脂质组学分析
以往对中华绒螯蟹饲料脂肪源的评估仅限于对生长、体成分、生理生化的变化以及组织中脂肪酸组成上,未更深入的分析脂肪酸在不同脂质中的分配位置和结构配比,而脂质中不同脂肪酸的不同结合部位与脂肪酸功能的发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陈立侨教授课题组选取棕榈油、橄榄油、红花籽油和紫苏籽油四种植物油源,对摄入不同脂肪源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脂肪酸的分布和配比进行探究。研究表明:肝胰腺中四种主要脂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受不同油源的显著影响;C16:0和C18:1n-9是中华绒螯蟹适宜的脂肪酸,且C18:2n-6/C18:3n-3的比例可随饲料中棕榈酸和油酸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饲料中补充充足的C18:3n-3并不能显著提高肝胰腺中EPA和DHA的含量。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和磷脂在sn-1,3、sn-1和sn-2位置的脂肪酸分布有显著差异,在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甘油二酯中,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脂肪酸都在甘油骨架上连接。该研究成果已在Aquaculture reports 杂志发表。
论文题目:Response of lipid molecular structure to dietary lipid type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 deep lipidomics analysis
发表时间:2021-01-23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qrep.2021.100596